最近看到 @Sidereus 发的帖子,询问本科生在缺乏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科研训练或从事科学研究。正值大学快要开学,在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刚喝了点酒,可能语无伦次。
首先需要知道在本科阶段,通常是不需要孤军奋战的。学校往往有大量有关资源,虽然不同学校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还是要以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为主,不必像一般社会人士一样从零开始自己搭建环境。
从入学开始,就可以试着和老师打交道了。首先需要摒除的思想是对老师的畏惧;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跟学校一位教授发邮件时,措辞极为慎重,惴惴不安半天,结果完全没有必要,事后想起来只会觉得是黑历史。学校老师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特别是还有同校身份加成,不会对你多加刁难,只要像对待身边的普通人一样交流即可。除此之外,如果你会社恐,你需要知道:与老师的交流是为了你自己的发展,而且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是负有责任的。交流完了之后,最坏的结果无非是老师转头把这件事忘掉、而你得到了知识;而这种最坏情况几乎不会发生。老师往往最喜欢的就是爱提问题爱交流科学的学生,无论学生说了什么,只要是来探讨科学的,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觉得冒犯,反而可能因此而注意到你、成为你事业发展的好机会。
本科四年里,你的身上没有枷锁。你与老师之间没有绑定的关系,也不需要用你的产出对任何人负责。你是自由的,同时又在各种资源的旁边,这是最幸福的阶段。本科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接触更多的科学:见到越多,就越容易发觉自己的兴趣,决定好之后要做什么。你可以去选各种各样的课,或者压根不选,仅仅过去旁听着玩;你可以去闯各种老师的办公室,问问他们在做什么,交流一下这个领域;你也可以跟其他院系的人交朋友,世界很大,可以了解的东西很多。如果你发现感兴趣的课题组,就问问什么时间在哪里开组会,去听听;如果觉得还不错,想上手试试,就问问老师能不能加入。
加入课题组后,你就是这个课题的主人。无论老师最初给你安排了什么任务或角色,你需要尽快把这个课题、乃至本组别人课题的前因后果背景现状思路计划搞透。最初一般会安排一个博士生做你的师傅,但你不是学徒甚至帮工;这个博士生的作用不是指挥你,而是当你还不清楚的时候给你帮助——这个人也不是唯一能给你帮助的。你可以随时去问课题组的其他人,或者去找导师交流。导师最喜欢的就是爱过来交流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学生闷头做出了岔子也不自知。你必须尽快把各种东西摸透,然后达到能独立推进这个课题、以及设计新课题的程度。当然,你也可能很快就觉得这个课题或领域不过如此,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如果想更换课题组,不要犹豫,不要愧疚。本科阶段你就是要去探索尽可能大的世界的。
除了导师和课题组之外,还有几个途径:图书馆和文献订阅。我在其他帖子也说过,科学工作者的大脑需要经过大量输入数据的锤炼,作为涌现出一个“专用于解决科学问题的大模型”的基础。这要求大量的阅读和高质量的思辨。我的大一和大二年级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直到当我发现图书馆里已经没有我没读过的、且质量尚可的化学方面的书了。然后是文献;可以从总感兴趣领域的综述开始,也可以直接刷angew每期的minireview、jacs的perspective、以及chem, rev,等。与此同时,感兴趣的刊物的每一期asap都要加入到必读目录里,也花不了什么时间,通过toc和摘要筛选完了作为下饭就很好。如果你打算走学术的道路,就必须投入足量的时间在这些地方,在本科阶段达到能和大多数平均水平线上的博士生谈本领域而不落下风的水平(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如果你之前没想过这一点并且觉得这个要求有困难,我在这里不是在push你,而是想告诉你,你可以做到任何事情,不要给自己设限)。随着你读得越来越多,分辨力不断提高,,“想读的”也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发现整整一期只要扫一眼就能大致了解了。
关于选课:从我上学的年代起,就有很多老师呼吁,要减少本科阶段必修课的数量和学分(特别是其中相当一部分纯内卷,或是相同的内容在不同课程里重复),将时间解放出来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十年了,不知道现在情况变得怎么样。大学的课程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必须依靠自学,这也是上面提到要求自主阅读量的原因。所以,个人认为,选课要遵循精而少的原则,把时间留给自由发展;很多东西与其选课不如多旁听:听课种草,个人深耕。
最后,还有几点杂项:抓住所有能扩大视野的机会,比如多去听学术报告并且多提问(我觉得对于感兴趣的主题至少要能做到每场提1个问题。思考自己有什么问题的过程同样是对于完善逻辑、发现新问题的训练)、积极参加任何交换访问等项目,并且在外面一定要思考自己能把什么新东西带回来,而不是换个地方打工。如果学校没有此类项目,可以自己去找,给感兴趣的课题组发邮件问问能不能暑假等时间过去学习。不要有门户观念,例如不要觉得你在xx课题组,就不能去学习别的课题组的东西;也不要觉得你是xx领域,就专了解这个领域的东西。世界很大,看过更大世界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