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Ao,这是我第一次发帖,分享的同时也想测试发帖流程。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MWCNT 氧化处理方式,此方法早已有非常多的文章报导过,也由我尝试过,并没有什么创新性。本文的重点在于提供一些处理上的细节,方便后人快速的重复这类实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处理方法需要用到强酸并且产生酸性气体,需要实验室有完备的防护体系,请注意安全。安全相关事宜我没有能力负责。笔记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细节,本实验亦需要操作者具备基本实验操作常识,因地制宜。
本人实验目的:氧化CNT以方便后续在CNT上异相形核生长纳米催化剂。
原料:浓硫酸(98%)浓硝酸(市售,记不清浓度了)pristine MWCNT (Cheaptube Inc, 8-15 nm外径, 真便宜)
器材:250ml 耐压玻璃瓶+PTFE的盖子,油浴锅
反应前操作:(1)注意实验防护,很可能毁衣服。玻璃瓶里加入2g MWCNT(记得戴口罩,粉尘污染),再加入20ml 浓硝酸(可能会产生棕色酸雾),加入尺寸合适的磁子,400rpm搅约5mins形成粘稠液体,超声20mins (2)再加入60ml 浓硫酸 (也可能会产生棕色酸雾,另外两种酸不要加反,“酸入水”)再400rpm搅10mins, 超声20mins, 再重复2遍搅拌和超声(CNT很容易结团,所以多重复几次让它们分散均匀)。(3)放入油浴锅中(记得连热电偶,以及确认控温没问题)。油浴锅需要放在通风橱里(因为产生酸气)。PTFE的盖子是虚掩的而非盖紧的,主要是防止反应产生气体无法排除造成危险(虽然实际上气体产量很小,从没出过问题,但小命要紧)设定80C, 1h, 400 rpm搅拌。油面要高于瓶内液面。
反应现象:反应过程可能中会产生棕色气体,瓶子上部可能产生冷凝水。
后处理:反应后随着油浴锅一起缓慢冷却overnight。反应后CNT会很亲水,其分离需要一些技巧,这一部分的信息很少,我是自己摸索的。(1)向浓酸+CNT的浓溶液缓慢加入冰/低温去离子水,这一步会大量放热,大量产生酸气,一定要慢,加太快+受热可能会导致强酸溶液溢出来,非常危险。(2)在250ml 玻璃瓶快加满水的时候,加水已经不会明显放热了,之后我们将液体从玻璃瓶转移到离心管里,加水到离心管能接受的液面的maximum(不是加满,我认为离心管不能加满,但好像很多人都是加满离心的,我认为这样会漏)(为了尽量稀释), 离心,9500rpm, 30mins.推荐使用大的离心管,我用的是250ml的。(3)之后倒掉上层酸液(棕色),再加水, 超声5 mins,再离心。(4)离心后倒掉水,第三轮的时候,不能再用水离心,因为再加水就离心不下来了,此时改用乙醇去洗。加入乙醇至与之前相同的体积,超声5mins,再离心。(5)第四轮同样用乙醇,此时离心后的上层溶液也是黑色的了,这一部分只能倒掉,倒的时候要慢,别把底下的沉淀搅动起来倒掉了。(6)可以取一点离心后沉底的cnt,加入少量水,测水溶液ph,如果接近6,就停止离心,否则继续离心。后面损失会越来越大,但没什么好办法。(7)ph达标后,可以少量多次加入乙醇,尽量将所有cnt转移到敞口玻璃器皿里,之后80度在通风橱里蒸干。不建立在离心管里干燥,因为干燥后CNT会紧紧贴在离心管里,损失很大。此时如果用力刮CNT, 可能刮下来离心管的碎屑混入材料里。(8)从玻璃器皿里挂下cnt碎屑(戴口罩+防静电)之后再真空抽干一晚上,即可。
产物情况:产物收率只有50-60%,损失较大。BET 比表面从160 m2/g 增加到220-240 m2/g。 XPS 表明氧含量显著增加(10 at%)且C 1s表明表面是混合集团(C-OH, -COOH,什么都有),Survey 无明显N, S 信号(说明产物洗得干净)。TEM显示碳管内层结构不变,末端处可能产生了更多的末端开口,(这样可以解释比表面变化),同时表层碳显著的变得disorder。Raman的D峰/G峰有微弱增加,推测是pristine材料本来就有很多defect,所以表面处理没导致显著的defect变化。此外过渡金属含量(长碳管的催化剂)本来就很低,降至更低。
其他参数:尝试过只处理80C, 40mins,然后立刻用冷水给玻璃瓶降温。此产物的BET只有180m2/g左右,但收率有80%。猜测原因是产物没那么亲水,所以易于分离。大家可以参考。
另外必须要强调实验安全问题我无法负责。本实验中,较为危险的地方有:(1)强酸的腐蚀性;(2)向反应后的浓酸溶液中加水的危险性;(3)反应中如果紧闭瓶盖,可能产生气体,积累压力,导致玻璃瓶爆炸。(4)油浴锅忘记连热电偶,或者油浴锅控温失效。此外,还可能有我未预见到的危险。请大家在尝试的时候小心谨慎,做好从实验设计到个人防护(PPE)的各级安全考量。
有问题可以再交流,反对盲目蛮干。有可改进之处也欢迎大家提供想法!
此外,这类帖子是否符合论坛的定位?如果以后有这类帖子,是否有推荐的格式?是否要加个tag?